既要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含量,努力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品位,赋予思想政治教育以丰富的文化内涵;又要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统领文化素质教育,注重文化素质教育的价值导向,突出文化素质教育的育德功能。反思文化素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结合,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不可回避实际存在的口号上热热闹闹、形式上轰轰烈烈、内容上空空洞洞等问题。
贯彻落实十六届五中全会对高等教育的目标任务,重点是提高质量,这是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发展不容忽视的时代课题。切实把提高质量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深入实施高等教育质量工程,根本在于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化大学素质教育。深化大学素质教育需牢牢把握动力源泉,即实现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
文化素质相对于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质、身心素质等而言,涵盖了大学生的人文素养、科学素质、文化品位及审美情趣等。其中,人文素养是文化素质的核心和关键所在,人文素养教育是文化素质教育的重点。作为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定社会的统治阶级或政治集团为了实现其政治目标和任务而进行的思想、政治、道德和心理等方面的教育,是塑造受教育者“德”的实践活动。显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对大学生进行价值引导和政治导向的重要功能。因此,文化素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密不可分,共同统一于大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与发展的实践中。在大学生的基本素质中,文化素质是基础,为大学生其他素质的形成提供条件;思想道德素质是根本、灵魂,主导着其他素质的发展。对于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文化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缺一不可,文化素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理应结合。
文化素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就是既要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含量,努力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品位,赋予思想政治教育以丰富的文化内涵,又要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统领文化素质教育,注重文化素质教育的价值导向,突出文化素质教育的育德功能。文化素质教育的政治性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性两者相互支撑、相互促进,共同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是素质教育深化发展的动力源泉所在。
加强文化素质教育,能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以人为本,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为“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奠定坚实基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能更好地确保文化素质教育不偏离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取向。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则能在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的同时提高文化素质,为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获得精神动力和文化活力,形成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协调发展的核心推动力。
反思文化素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结合,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不可回避实际存在的口号上热热闹闹、形式上轰轰烈烈、内容上空空洞洞等问题。即文化素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在实践中形式主义的“花拳绣腿”比较多,富有实际效果,能触动大学生思想的“真功夫”比较少,仍存在四种迷失:
第一,“独立取向”的迷失,即认为文化素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彼此相互独立。这种取向以承认开展文化素质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为前提,但认为二者是两回事情,从而使文化素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在实践中“各打各的鼓,各吹各的号”,“井水不犯河水”,互不相干。这种取向割裂了文化素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密切关联,没有看到文化素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归根结底都在于提高大学生的素质,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并且任何文化素质教育都内涵着特定的价值取向,任何思想政治教育也都具有文化属性。
第二,“替代取向”的迷失,即认为文化素质教育完全可以替代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完全可以通过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来实现,强调文化素质教育渗透到了专业教育之中,将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融为了一体,具有潜移默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这种取向看到了文化素质教育承载思想政治教育的正向价值,但没有看到二者彼此特殊的质的规定性。
第三,“粘贴取向”的迷失,即主张文化素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但对如何结合、如何渗透认识不够深刻,简单地把文化素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标签式”地“粘贴”在一起,仅仅在口号标语上做结合文章,忽视思想政治教育对文化素质教育正确的政治引导和价值导向,忽视文化素质教育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支持,以致于在“结合”的旗帜下发生相互冲突与解构。
第四,“片面取向”的迷失,即实现文化素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片面结合,表现为要么进行单纯的课堂知识教育,扎扎实实搞文化知识、思想政治理论的课堂灌输;要么注重单一的实践活动,轰轰烈烈地搞文化素质教育活动。需要强调的是,这种片面取向就其实质来说停留在形式上的结合。文化素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应该是全面的,而不是片面的;应该是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而不是相割断的;应该是形式与内容相协调的,而不是相分离的。
在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十年发展中,探索阶段强调“三注”,即注重素质教育,注视创新能力培养,注意个性发展。推广提高阶段强调“三提高”,即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提高大学教师的文化素养,提高大学的文化品位与格调。随着文化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文化素质教育“三结合”的实践取向凸显出来,即文化素质教育要与教师文化素养的提高相结合,文化素质教育要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人文教育要与科学教育相结合。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教育改革的新形势下,文化素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成为紧迫的时代课题。
开展文化素质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本质就是品质教育,惟有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才能获得深化发展的核心推动力。回顾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历程,不难发现,文化素质教育是在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加强和改进的推动下而发展的。在探索阶段,《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及《中国普通高校德育大纲》等重要文件相继颁布,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得到切实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得到有效推动。在提高阶段,党中央专门召开了以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主题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部署加强和改进文化素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把二者统一于素质教育的实践之中。之后,党中央、国务院又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大力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动了新一轮的素质教育改革与发展;同时强调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是素质教育应当崇尚和追求的目标,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所在。
强调文化素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就是要重视文化素质教育的基础性作用,突出思想政治素质的灵魂地位。就一个人才而言,离开文化素质作基础,其思想政治素质就失去了根基;对于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来说,思想政治教育如果只是灌输和说教,就不可能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感染力。相反,离开了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素质教育就失去了方向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