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4日,初夏的未名湖畔,北京大学庆祝110岁生日。日本早稻田大学、俄罗斯莫斯科大学等6个国家8所外国大学的校长,以及国内11所大学校长的圆桌会议在此举行。校长们在分享办学经验的同时,对“在中国如何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这一重大课题进行了思考和探讨。
(5月6日《人民日报》)
跻身于世界一流大学的行列之中,是国内无数大学孜孜以求的梦想。但必须正视的现实是,在国内林林总总的名校中,即便是清华、北大这样的翘楚,离世界上真正的一流大学,尚有不小的距离。
如何才能迈向世界一流?自然见仁见智。有的大学铆足劲地“烧”钱,大兴土木,置办硬件,仿佛校容越豪奢,大学就越靠近一流。这是肤浅的认知。名满天下的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院,该校由四幢首尾相接的三层小楼和不足500平方米的花园组成。格局可谓小矣,但培养了文学巨匠萨特、微生物学之父巴斯德等大师,并被称为“制造诺贝尔奖和菲尔兹奖得主的实验室”。此外,还为法国培养了多任总统与总理。
有的大学财大气粗,在引进人才上不惜“挥金如土”,仿佛精英咸集,群贤毕至,大学就能迅速冲入世界一流之列。殊不知,要想引来金凤凰,只靠“砸”钱是不行的,还必须构设优质的学术环境。否则,引来的未必是真人才、真大师,不是有人曝出某高校引进的多数海外人才是假的吗?
哈佛大学前校长陆登庭教授在谈到一流大学的概念时,用四个“一流”加以概述:一流的设施,一流的师资,一流的学生,一流的评价。毫无疑问,要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光有设施还不够。人的因素是最关键的,没有大师,培养不了大师,该大学就永远进入不了世界一流大学的行列。
大学教师队伍的素质、研究水平、研究成果,决定了这个大学的水平和位置。遗憾的是,当下,一些大学老师让人不敢恭维。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说,有些大学教师成了某些特定利益集团的代言人,学术大师难以出现,高水平的科学研究成果受到严重影响。斯言不谬!每一位大学老师都应该成为真理的圣徒,秉持和发扬“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如果斯文扫地,惟利是图,沦为一些利益集团的吹鼓手,怎能教书育人?又怎能有好的学术建树?
一些大学老师让人失望,一些大学同样让人失望。按说,大学是社会良心的最后堡垒,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在同济大学建校100周年庆典大会上,科技部部长万钢意味深长地说,除了为社会提供源源不断的知识成果和人才,大学没有自己的私利,大学不谋求成为一个利益集团。是的,大学不能成为利益集团,然而,不争的事实是,一些大学已成为利益集团。
此外,业内人士纷纷对当前一些大学颇有微词。数学家丘成桐曾直言不讳:“中国现在的许多高校唯利是图,就是看钱,看经费。真的研究成果从来不在乎。”复旦大学教授张汝伦则说:“公司、商行、卡拉OK和超市乃至歌舞厅,大学一概不缺,惟独缺乏自己的理念。”这些学人置身于大学,或耳闻目睹,或亲身经历,有感而发,又敢于发言,显然,他们的批判值得我们深思。
想想看,如果大学老师成了利益集团代言人,大学成了利益集团,大学精神日渐萎靡,这样的大学又怎能成为世界一流大学?
要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大学首先要革除一些坏毛病,比如惟利是图。其次要造就一流教师队伍和培养一流学生。知名学者丁学良认为,造就一流教师队伍,关键又在于一套公正、公开的人事评聘制度,一套同样公正、客观的学术水平评估制度,以学术主导而非行政主导。
要造就一流教师队伍和培养一流学生,必须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破除不合理的行政干预。笔者注意到,最近几年,一些大学校长啧有烦言。比如,纪宝成说:“现在政府对大学一些不必要的行政干预依然比较普遍。有人甚至把大学当成了一个政府机关的附属物,当成了工厂的一个车间来进行指挥”。中国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对行政主导大学颇为不满,他呼吁,停掉行政主导的高校教学评估!北京大学校长助理张维迎更是指出,目前中国大学内,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失衡,很多大学不是行政在为学术服务,而是学术在为行政服务。张维迎还批评现行体制下校长权力空心化的现象:“跟国外大学比,中国大学校长是个办事员,不能叫校长。”这些抱怨是否合理,姑且再议,但事实上确实存在行政主导大学的现象。
蔡元培先生曾经确立了现代大学的三项基本原则:第一,大学应当是独立的和自主的;第二,大学应当具有思想自由和学术自由;第三,大学学术与思想自由需要相应的自由的社会政治环境。也许当我们的大学真正确立并实践了这三大原则时,我们的大学离世界一流大学就会越来越近吧。 (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