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引路人和知心朋友,是保证高等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1]。中央有关文件中明确指出,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保障,它直接关系到“高校教育以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育人方略的实现。胡锦涛同志要求学校要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高水平辅导员队伍。因此加强和改进辅导员队伍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在高校中设置辅导员最早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经过近60多年的探索,特别是中共中央在2004年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后,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步伐明显加快,素质明显提高。据有关部门统计,2000年以来全国少数民族在校大学生占全国在校大学生的比例一直维持在5.7%至5.9%之间,尤其是在内蒙古自治区,这一比例应该更大。作为未来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民族地区的发展与稳定,关系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实现。因此加强民族地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直接影响着众多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利进行。笔者在自己多年的辅导员工作岗位上,切合实际思考了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关问题,也进一步思考了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问题。
1、内蒙古地区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基本状况和特点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保证。现在,承担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主体是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其中,辅导员和班主任是高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因此,了解当前辅导员队伍的基本情况,研究他们的特点对切实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1 人员短缺、年龄结构轻
近几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高校的扩招,内蒙古自治区大中专院校在校人数连年攀升,在此过程中,辅导员人数也不断增加,按照规定[2],师生比不应高于1∶200的比例设置本、专科生一线专职辅导员岗位。然而,从我区的实际情况来看,高校辅导员师生比远远高于该比例。截至2009年9月,全区高校有近328700名在校大学生,配有辅导员1625名,其中研究生辅导员55名,专职辅导员1260名,一线专职辅导员695名,兼职辅导员612名[3]。从这组数字当中可以看出,专职辅导员与学生人数比已经大大超出教育部的要求,如此超标的比例也给辅导员带来了更加繁重的工作,使工作效率明显下降。从年龄结构看,队伍过于年轻化,多数高校的辅导员集中在30岁以下,根据著名科学家赵红周先生的统计分析[4],结合高校辅导员工作实际,理想的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年龄结构应以中青年为主,老中青结合,这样既可以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又可以培养锻炼青年教师。
1.2蒙汉兼通辅导员数量少,与少数民族学生数量比例失调
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最早成立的民族自治区,是共和国的“模范自治区”,对祖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近年来,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的建设,科教兴国战略的执行,我区的教育事业有了较为喜人的成就,越来越多的农村牧区少数民族学生走出大山、走出戈壁、走出草原,在高校里形成了人数较多的少数民族学生群体。但是,现在我区各高校的辅导员当中真正能够懂少数民族语言、会使用少数民族语言和了解掌握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占极少数,这与众多的少数民族同学形成了特别不对称的关系,制约着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有效开展和工作质量。
1.3定位不够明晰,发展前途模糊。由于辅导员是学生工作前线的指导者和组织者,肩负着学生在校期间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特殊任务,是大学生最接近的群体,因而辅导员准确的角色定位是做好本职工作的关键因素之一。据心理学研究,过度的紧张和压力不利于人的身心健康及正常工作,会导致角色模糊和角色冲突,加大角色压力。民族地区高校辅导员由于工作幸福感指数较低,加之辅导员从事的工作是育人,尽管具有潜在的巨大社会效益,但没有直接的经济效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其工作与其他领域无论是纵向还是横向比较都形成极大反差;从工作感受方面,辅导员为基层工作者,任务落实者,而且是在规定的时间用规定的方式完成工作,这样难以满足年轻人表现自我的心理观念;加之高校总是强调教学和科研两大支柱,这种大环境的影响,人们对学生工作的重视力度不够,因而特别容易使辅导员对自身的角色定位产生不清晰、不准确的认识,觉得没有发展前途[5]。
1.4学历、学科结构不合理,职称结构偏低
根据《教师法》规定,高校教师必须具备大学本科以上学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学生的扩招,学生们要求有高学历的教师来担任自己的辅导员。在我区,现有的辅导员当中,本科学历占主导地位,欣喜的是看到了更多的辅导员已经或正在准备报考硕士研究生,提高自己的学历层次。另外在调查中发现,很多高校的辅导员需要指导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因此,校方在选聘辅导员时,往往要求和学校的现有专业对口,这就造成了辅导员队伍学科结构不合理,部分非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辅导员缺乏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等方面的知识,造成工作时力不从心。在我区众多高校当中,一线辅导员的职称很少有正高级别的,多数是初级和中级职称。据笔者了解,我区各高校的辅导员职称大部分集中在初级,中级的也较少,副高以上的职称可谓少之又少。
1.5职责不清晰,成绩不显著
尽管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已经明确指出:“高校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但在现实工作中,辅导员工作内容常常是事无巨细,涉及到学生的学习、生活等方方面面,从缴费、保险、户口迁移到卫生、纪律、学习、就业等等几乎所有与学生相关的工作都是辅导员的“责任区”,同时,几乎所有与学生管理相关的部门如党委组织部、宣传部、学生处、团委、就业指导中心、心理咨询与辅导中心、教务处等也都成了辅导员的“婆婆”,使辅导员整日奔波于日常琐事中,没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去认真分析、研究学生问题,更谈不上用新知识和新教育理念指导学生成才。所以,尽管许多辅导员整天忙忙碌碌,工作投人很大,但工作成效却不显著。
1.6队伍稳定性不够,流动性较大
我区各高校针对高校经费紧张、编制短缺、各项待遇不能有效落实等实际困难,各高校坚持专兼职辅导员相结合原则,将班主任、学团干部等从事学生日常管理的工作人员纳入到兼职辅导员队伍当中,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等高校选聘硕士学位免推生入学前担任两年专职辅导员,聘任本校在读二年级研究生担任本科生的兼职辅导员,各学校各院系自筹经费招聘具有相关经验人员从事本院系的兼职辅导员工作,灵活补充了部分兼职辅导员。这些做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收效,但也有一个弊端,就是流动性较大,队伍不稳定。由于众多辅导员都是兼职或外聘的,他们合同到期或者遇上变故时会走马换人。在我区,辅导员的提升主要靠两条路,一是行政路线,二是职称路线。对于专职辅导员在行政上提拔基本走学生辅导员——分团委书记(团总支书记)——党委副书记、书记这条路线,但职位在一个系里只有一个或两个。走职称路线,兼职辅导员由于工作量大,无暇顾及科研,更难以得到研究项目立项,基本上是评上讲师或中级职称后就不再担任辅导员,不然很难再继续晋升职称,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辅导员队伍的稳定。
2、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意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对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了解不全面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西部大开发的步伐更加加快了。我区的经济也踏上了快速发展的高速列车。到2010年底时,我区经济总量已经从建国初期的排名垫底跃升到前15名,甚至部分盟市的人均GDP都已经超过了沿海发达城市。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党和国家的积极的少数民族政策。但是近几年,随着贫富差距的拉大,尤其是一批批采矿企业进驻牧区之后打破了原有的生活方式和生态环境,引发了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不满和置疑。
2.2个人价值目标与社会价值目标割裂现象
社会中无处不在的竞争机制大大激发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自我意识、独立意识、成才意识、风险意识,他们力图通过自己的真才实学和重塑自我在竞争中取胜,实现自身的价值[6]。然而,既要看到由此产生的正面效应,又不能忽视由此产生的负面影响。部分学生陶醉于“自我设计”、“自我实现”的小天地里,在实现个人价值过程中,缺乏团体意识与集体主义意识,把个人价值目标与社会价值目标割裂开来。从具体实例来说,部分学生重个性、轻共性,重自我、轻他人,重个人、轻集体,不愿为班集体和学校承担社会工作等。这种个人英雄主义的价值目标不利于民族团结,不利于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
2.3学习、生活、就业和交际的困难导致压力重重
有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存在学习基础较差,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成绩不理想的现象。也有部分少数民族同学由于家境贫寒,交不起学费,又无办理生源地贷款和其他助学贷款。这些同学往往会认为比其他同学较差,产生自卑感,慢慢的疏远集体,严重的会导致心理疾病的产生。也有部分来自偏远农村牧区的同学,从小受蒙古语教学的影响,汉语普通话表达不标准。这些同学由于交际上的不便也会带来自闭等其他心理问题。也有的来自草原地区的少数民族同学,表现出不适应城市校园规律生活的拘束感和压抑感。近几年,我区各高校的毕业生就业率虽然有稳步提升,但是少数民族学生的就业一直是影响社会稳定和这些学生群体心理的重要问题。这些细小的心理活动如没有第一时间受到辅导员或心理辅导教师的干预的话,会影响该同学的成长,甚至可能会对一群类似的少数民族同学的发展不利,也对和谐校园的建设不利。
3、辅导员做好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和方法
3.1加强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3.1.1做好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维护边疆稳定的需要
内蒙古地处祖国北部边疆,东西绵延八千里,占祖国陆地边防线的五分之一,外连欧亚大陆,内锁三大战区咽喉,被称为为祖国的“北大门”、首都的“护城河”,北疆的安全直接关系到祖国和首都的安全。内蒙古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和边疆繁荣稳定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重视内蒙古的发展和民族团结。改革开放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以来,内蒙古抢抓机遇,开拓进取,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7]。但是,当前的国际局势并不乐观,民族分裂分子在西方敌对势力的唆使下,挑拨民族矛盾,从事破坏活动,严重影响少数民族地区乃至全国的稳定。控制民族分裂势力,消除民族矛盾急需受过高等教育、有远见卓识、政治立场坚定的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
3.1.2做好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促进我区经济发展的需要
目前国家正在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加上我区的地理位置相当优越,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需要大量各类专门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因此,在对高校少数民族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专业知识教育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经济意识和进取意识,促进他们全面发展,使他们回到家乡后成为真正有用的人才,为所在地区乃至整个内蒙古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3.2加强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3.2.1 辅导员要对自己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强化民族团结意识
辅导员要认真学习和了解各民族的民族文化、宗教信仰、民族习惯等,把维护少数民族学生安全稳定工作提升到维护民族团结稳定的高度上来。要重点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和文化观的学习[8]。少数民族大学生是大学里的一个特殊的群体,作为辅导员要了解和研究这种特殊身份学生的独特心理感受。要以解决少数民族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适应性困难为切入点,有重点地开展工作。同时在学生管理中要不断强化民族团结意识,淡化民族界限,坚持同一标准,统一严格要求,但在处理实际问题时要审慎缤密、冷静应对,避免把个体问题上升到族群问题。逢少数民族重大节日时,或利用民族娱乐活动,宣传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是同学们增加相互间的了解和尊重,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培养学生形成民族团结、民族平等的正确民族观[9]。
3.2.2尊重少数民族生活习俗,营造和谐的民族文化氛围
辅导员要学习少数民族生活习俗的相关知识,有意识营造多民族文化和谐共生的文化氛围,使各民族学生在校园都能感受到体现本民族文化魅力的生活元素。要支持和倡导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生一起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校园节庆文化动。这样就为少数民族学生和汉族学生供心理沟通平台,引导学生之间正视民族文化和生活习俗差异,促进相互了解、相适应、相互尊重,增进学生之间的民族感和促进民族团结[10]。
3.2.3重视少数民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职业规划设计
近年来,我区各高校更加注重了大学生心理引导和心理健康教育。大学校园里有心理疾病或困惑的同学比以往多了很多。作为少数民族地区的高校辅导员要探索和分析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和成因,把握汉族学生和少数民族学生的心理特征,及时发现存在心理障碍的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和干预。充分发挥学校广播、电视、校刊、校报、橱窗、板报和校园网络的作用,积极举办大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日或宣传周。以互动的方式,有针对性地为学生解答各种心理困惑,普及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交友和就业等需要紧密相关的各种心理科学常识[11]。帮助少数民族大学生从低年级就开始进行学业生涯规划和职业设计,合理的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树立明确的发展目标,培养拼搏向上的进取精神和竟争意识,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3.2.4重视发展少数民族学生党员工作
《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发展党员工作的意见》(2004年6月29日)中提出要着眼于改善党员队伍的结构和分布,注意在青年、少数民族中发展党员,注意在高知识群体中发展党员,注意在党的力量比较薄弱的地方发党员[12]。要加强党与少数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就理所当然地要把少数民族中的先进分子吸收到党内来。少数民族大学生是大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少数民族青年中拥有较多科学文化知识、富有发展潜力的群体。因此,在新形势下加强民族大学生的党员发展工作不仅是必要的,而且还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3.2.4注重感情投入,也要奖惩分明
对于少数民族同学所犯的原则性错误,要同汉族学生一视同仁,严惩不怠,不能纵容。该处分时,一定要按照规章制度办事,“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对他们严格要求,才能让他们取得进步。对这些违纪违规学生严肃处理的同时,还要注重事后的教育引导。“无情未必真教育,有情方为教育人”。对少数民族学生应以情感人,以真诚、亲切、平等的态度对待他们。用民族爱、师长爱、兄弟爱来感化他们的心灵,激励斗志,让他们从内心感受组织上的温暖和师长的信任[13]。富有人情味的思想感化方法是少数民族学生乐于接受的方法之一。
4、对今后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若干思考
4.1加强辅导员队伍思想政治建设,加强民族团结教育
辅导员队伍建设在任何时候都要把讲政治放在首位,加强辅导员的思想政治建设,最根本的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14]。辅导员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善于从政治上分析思考问题,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在大是大非面前反应灵敏,立场坚定,旗帜鲜明,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各级党委和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强对辅导员队伍的民族团结教育,只有他们的思想觉悟升华了,才能引导更多的同学们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牢固树立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的思想。要经常性的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正确认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增强维护民族团结的自觉性,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以实际行动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对辅导员定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培训后由辅导员来担任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任务。
4.2选聘要精中选精,适当增加少数民族辅导员岗位
严格选聘就是要保证这支队伍由品学兼优的大学毕业生、校内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组成,以保证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组织管理能力和学历文化层次。由于我区各高校都有不同规模的少数民族学生,甚至部分来自偏远农村牧区的学生对汉语普通话的掌握还不太熟练,它们更愿意接受少数民族老师的教导,或者说由少数民族教师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话会更容易沟通。由于近几年的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现在出现了众多利用少数民族语言编程的网站,广受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追捧,而且点击量呈逐年递增的态势。部分少数民族同学利用本民族语言在网站上进行联络沟通,而且在这些网站上汇集了少数民族学生大量的言论和对现实问题的看法以及对某些问题的建议等等。也有部分少数民族同学想在这些网站上与自己的“知心朋友”聊天,谈天说地。这些新兴事物的出现和现实情况都要求各高校应当增加少数民族辅导员岗位,在网络环境中正确引导和了解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这对创建和谐校园,对学校的稳定与发展是有利而无害的。
4.3按照专职化、专业化和专家化的发展思路来建设辅导员队伍
中央16号文件、教育部24号部长令均提出了辅导员队伍的建设要以职业化、专业化为目标[15] [16]。只有提高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水平、建设专业化的高水平辅导员队伍,才能使辅导员成为高校人才培养和稳定工作的重要力量[17][18]。“专职化”是辅导员队伍稳定发展的保障,“专业化”是辅导员队伍水平提高的基础,“专家化”是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方向和目标。“专职化”即严格按照教育部的要求配齐专职辅导员,形成合理梯队,同时明确辅导员的岗位职责。我区条件成熟的高校可以试着培养自己专业的思政政治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员和学生事务管理辅导员等。“专业化”即强调辅导员必须经过有关知识培训,实行职业资格准入制度,同时在具体分工时,尽量让辅导员本人所学专业与所负责的学生的专业对口,这有利于辅导员与学生产生共同语言。“专家化”是指学校应提倡辅导员长期从事此项工作,把辅导员工作作为一门科学深入研究,不断实践,逐步深化,力争成为这方面的专家。
4.4培养少数民族心理辅导教师,壮大心理辅导队伍
心理辅导能力是辅导员胜任力的重要内容,它是心理辅导工作顺利进行的基本条件,它制约着心理辅导工作的成效[19]。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许多高校陆续开展了学校心理辅导工作(通常称之为心理健康教育),其辅导形式不仅包括个别辅导和团体辅导,还包括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设置、心理健康讲座等服务形式。《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教社政[2001]1号)》、《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纲要(试行)》,更是确定了心理辅导在高校中的重要地位。然而与高等教育对心理辅导的迫切需要和广泛认可对比鲜明的是我区各高校的辅导员心理学专业出身的很少,而且心理辅导教师的年龄结构参差不齐。虽然高校为辅导员们举办了各类短期培训和专题培训,但总体来说,大多数学校辅导人员专业背景欠缺,没有掌握系统的心理辅导理念与方法技术。近几年的扩招,更使得少数民族学生比例大幅提高,这就要求我们引进辅导员人才或自己培养辅导员人才时,要科学合理的配备少数民族心理辅导专业出身的教师担任辅导员角色。也要加强对现有辅导员队伍的心理学知识的再培训,让他们考取心理辅导方面的各类考试,获取证书,持证上岗。
4.5完善辅导员的评优奖励制度
高校应把辅导员考核纳入学校年度考核体系,将量化评价结果作为年度工作成效和岗位聘任的重要依据,并根据评价结果对优秀的辅导员进行表彰,对工作业绩欠佳者提出批评或限期整改直至解聘。对工作不称职的进行批评教育,仍无改进的调离工作岗位[20]。要严格规定在事关政治原则、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问题上不能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的,坚决实行“一票否决”制。在职称评定方面,由于辅导员不象专任教师那样有充足的时间做论文、搞科研,相反,辅导员整天忙于思想政治教育和对学生的管理之中,所以辅导员的职称评定应该有别于专任教师,在科研论文方面适当降低要求,在学生管理成果方面提高门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