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近,中共中央办公厅又印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学习、宣传、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重要课题。今天,主要与大家交流三个问题:一、三个“倡导”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长期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历史积淀的结果;二、提出“三个倡导”的重大意义;三、科学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仍将是一项长期性战略任务。
一、三个“倡导”是中国共产党长期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积淀
中国共产党一贯重视在全党全社会进行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对此进行的不懈探索和长期实践,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奠定了深厚历史基础和实践基础。与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推进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紧密相连,中国共产党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展轨迹,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的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体现了不同的时代内涵和重点,体现了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和深化升华的特点。
(一)“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可以被认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最集中表达。鸦片战争后,我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面临着实现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的两大历史任务。这两大任务,都历史地落在了中国共产党人的肩上。从成立之初起,中国共产党在确定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崇高理想和远大目标的同时,也确定了为实现中华民族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而奋斗的现实理想和目标。
国家独立、民族解放,是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前提。毛泽东通过对近代中国国情的深入分析,正确地解决了中国革命的性质、任务、对象、动力问题,深刻地指出了中华民族完成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富裕两大历史任务的奋斗方向和正确道路。他说:“中国革命的终极的前途,不是资本主义的,而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对于中国如何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毛泽东提出了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战略。他深刻地指出:“只有经过民主主义,才能到达社会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天经地义。”只有通过获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获得人民当家作主,才能为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奠定政治前提、物质基础和精神文化条件。因此,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前奏。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虽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历史内涵,但在本质上必然是一脉相承的。一般而言,“社会主义”作为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标,其价值取向和理想追求必然贯穿于新民主主义始终,在一定意义上,必然成为我国新民主主义时期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主体内容。这是逻辑的必然。毛泽东曾说:“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由于其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缘故,都具有社会主义因素”。从具体实践和历史过程看,也体现了这一重要传承性。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容,具体体现在把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体系作为新民主主义时期培育核心价值观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石,“为人民服务”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核心价值观的根本内容和精神动力,“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中国”是新民主主义的纲领,推翻“三座大山”、最终建立社会主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标和核心价值观的实践主题,“建立现代化新兴工业”是新民主主义时期我国走向独立富强的前提和基础,广泛深入地开展了共产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教育,等等。所有这些,既体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目标,又体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性质和目标之间的必然联系,成为这一时期我们党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旋律。
其中,“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可以被认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核心价值观的最集中表达。毛泽东同志说:“我们共产党人从来不隐瞒自己的政治主张。我们的将来纲领或最高纲领,是要将中国推进到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去的,这是确定的和毫无疑义的。我们的党的名称和我们的马克思主义的宇宙观,明确的指明了这个将来的、无限光明的、无限美妙的最高理想。”“但是,一切中国共产党人,一切中国共产主义的同情者,必须为着现阶段的目标而奋斗,为着反对民族压迫和封建压迫,为着使中国人民脱离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悲惨命运,和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中国而奋斗。”“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深刻、集中、高度地体现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针对性强,价值指向明确,深入鼓舞人心,迅速成为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彻底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推翻“三座大山”的总动员令,产生了巨大的精神力量,动员、引领、凝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迅速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二)实现“四个现代化”可以被认为是我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最集中体现。新中国的建立,标志着我们党胜利地完成了国家独立、民族解放这第一大历史任务。之后,我们党开始了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历史转变。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和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确立,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奠定了政治前提、物质基础和文化条件。我们党在巩固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进行土地改革和民主改革、恢复国民经济发展的同时,开展了广泛宣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改造知识分子等一系列意识形态建设工作,进一步确立和深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广泛传播。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证明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是指引中华民族走向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的科学理论武器,在全国各族人民中赢得了巨大影响力和广泛的群众基础。这一时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具体体现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得到广泛深入传播,提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伟设想,广泛开展了以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和为人民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突出强调了领导干部和先进分子在道德上的率先垂范作用,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涌现出了雷锋、王进喜、焦裕禄、南京路上好八连等一批先进典型,在全国形成了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和大公无私、服从大局、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等优良社会风气;为人民服务、集体主义、无私奉献、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成为广大干部和群众的座右铭和口头禅;培育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品质,培育了抗美援朝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大庆铁人精神、红旗渠精神等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典范。同时,也要看到,在这一时期,极左思想也造成了我国社会主义价值观领域的重大失误和严重混乱。
其中,实现“四个现代化”可以被认为是我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最集中体现。新中国成立后,建设一个什么样的社会主义国家,成为我们党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面对旧中国的贫穷落后和一穷二白,我们党把走向繁荣富强作为国家建设的最主要的现实目标,首先把建设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提上了议事日程。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实现农业社会化,由贫穷落后走向独立富强,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中国核心价值的最初步认识。在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上,我们党于1964年12月提出了建设“四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的宏伟战略目标。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伟战略目标,符合当时我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又顺应了当代世界经济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于是成为一面动员、凝聚、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伟大精神旗帜,极大地激发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热情,深深地烙刻在新中国建国后30年的艰难创业史上。
(三)“三个倡导”是我国改革开放新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基本范畴。“文化大革命”的沉重灾难和深刻教训,使我们党深切地认识到,仅仅建设物质层面上的现代化,没有政治民主、法制建设和思想文化上的跟进,是远远不够的。改革开放实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转变,使我国政治经济体制从一元僵化向全面改革转向,从内外封闭向全面开放转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不断进行新的探索,以适应变化了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形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自觉性不断提高。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党始终坚持发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主导作用,始终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高度重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在社会风尚中的引领作用,其内涵不断丰富和发展,并提出了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到以“三个倡导”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论断和战略任务。
其中,“三个倡导”是我国改革开放新时期社会主义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范畴。从我国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党提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到新世纪新阶段提出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现实目标,再到提出以“三个倡导”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提炼和升华社会主义核心价观奠定了雄厚基础。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命题和战略任务。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指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在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实践基础上,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了全面部署,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提出了“三个倡导”这一明确表述,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提出“三个倡导”的重大意义
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命题和战略任务,指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表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已经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推进到“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从制度层面逐渐深入到价值层面。在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基础上,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提出了用“三个倡导”来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论述。可以说,这是党的十八大关于文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一个突出亮点和点睛之笔。这一论述,最大限度地覆盖了各方面意见,也符合党和国家一贯倡导的思想、理念和精神,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了比较明确的核心价值,集中表达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新认识,为继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确立了精神内核,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一个重大推进。自从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这一重大命题以来,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得到全国人民的广泛认同,在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在实践中显示出了强大生命力凝聚力。另一方面,在实践中也有部分群众反映其不易懂不宜记,不利于宣传普及和转化为日常价值观,无论是实际工作者还是理论学术界,对鲜明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呼声很高、期待热切。党的十八大提出“三个倡导”,明确了在多元中立主导,在多样中谋共识,在多变中定方向,有利于进一步深入揭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内核和根本理念,有利于总结提炼出科学准确、简明凝练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有利于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通俗化大众化。
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一个重大突破。长期以来,我们不仅在许多问题上形成了喜欢问一个“姓社姓资”的思维定势,在思想观念、价值体系方面,更是如此,从而使一些本该属于人类价值共识的美好价值理念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曾经阐述的人类价值理想,一段时间以来尤其是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以来,不能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用。党的十八大提出“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明确地把“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作为社会主义倡导的价值理念提出来,高度地体现了我们党勇敢地站在人类价值共识的制高点,勇于和善于吸取人类文明的一切积极成果,向全世界宣示:我们不再把“自由”看作是资产阶级的专利,而看作是人类社会应该普遍追求的价值理念,看作是社会主义应该追求的社会理想状态,极大地消除了有一些人对此的误解甚至曲解,认为我们过去批判资产阶级自由化,就连“自由”也不敢讲了,是思想观念解放的重要表现。像我国对人权、法治的认识过程一样,我国对自由理念的认识,也充分体现了思想解放的伟大进程。
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一个重大部署。从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到党的十八大,从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命题到提出“三个倡导”,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表明我们党已经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项长远战略任务。当前,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社会思潮更加多元多样多变,各种观念相互交织碰撞影响,迫切需要主流价值观念的引领,新风正气的形成。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追求的现实价值目标;提出“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集中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应当追求的理想价值属性;提出“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集中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公民应当遵循的基本价值准则。这三个层面的价值理念,从基本价值准则到现实价值目标,再到理想价值属性,体现了递进和升华的关系,体现了现实与理想的联系,体现了立足于当前与着眼于未来的联系,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范畴,必将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更加广泛地走向社会生活的实践层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必将迎来新的高潮。
三、科学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仍将是一项长期性的战略任务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积极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项长期性战略任务。而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必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这一长期性战略任务中一个非常重要又非常艰巨的课题。
(一) “三个倡导”并不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终定型。党的十八大提出“三个倡导”,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当前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不尽一致、观点不尽相同、看法多种多样的情况下,极有利于避免思想上的模糊、认识上的混乱、选择上的迷茫,最大限度地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明确方向,形成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强大合力。这种表述,是基于广大人民群众的现实要求和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践需要而采取的一种务实的抉择,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结合实际,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积极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这种表述,采取的是一种开放而未定性和定论的表述方式,“倡导”并不是“定型”,更不等于“定型”,它仍然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概括总结、凝练升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留下了广阔的空间和充分的余地。现在,理论界有的人把“三个倡导”的“24个字”等同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种看法是值得深入探讨、进一步讨论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指出,“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也就是说,“三个倡导”的价值理念,并不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终结论,而是为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奠定了的理念基础,“三个倡导”本身也是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体表现。应该说,在充分践行“三个倡导”的基础上,在积极培育、充分酝酿和科学探讨的基础上,科学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仍然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一个重大课题。
(二) “三个倡导”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还值得深入研究。有一种观点认为,“三个倡导”反映了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的核心价值观,这种看法也是值得深入探讨、进一步讨论的。
首先,在现代意义上,国家与公民是一组对等的概念,社会也是公民社会,公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体,即国家公民、公民社会,有公民才有国家和有社会,国家、社会都是对应公民而言的。所以,国家、社会与公民,事实上是同一个层面的概念;
其次,第一个“倡导”事实上是针对社会结构的四个方面而言的,而不是针对国家而言的。在现代意义上的国家,主要是针对治权,即法治;
再次,第二个倡导中的四个概念,不是同一层次的概念,自由、平等、公正是法治的具体内涵,是法治应该规范和制度化保障的内容。同时,自由、平等也是公正的重要内涵。没有自由、平等为前提,不可能有真正的公正,所谓“公正”,也就是要保证自由、平等,做到不偏不倚。此外,平等这一价值理念,与第一个“倡导”中的“民主”这一价值理念,也是相辅相成、相互依靠的,没有平等,就不可能有民主;没有民主,也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平等。自由、平等、公正、民主这些价值追求,在现代社会,都要依靠法治的保障才能可能实现。“法治”即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制度,强调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它是自由、平等、公正、民主的制度性固化。因此,这四个概念排列在一起,就像鸟蛋、鸡蛋、鸭蛋和篮子的关系。
此外,所谓核心价值观,应该是最高层次、哲学意义上的价值观,是一种基于实践又高于实践的最高抽象意义上的哲学概括和哲学提升,而不应该再分层次。所谓核心价值观,必定是一种能够把“三个倡导”统领起来、贯穿起来的东西,必定是一种能够把不同层面的重要价值理念统领起来、贯穿起来的东西,必定是一种能够把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规范、现实价值目标和未来价值理想统领起来、贯穿起来的东西,是一种更加言简意赅,能够高度凝练社会主义价值本质、价值现实和价值理想于一体的精神旗帜。
(三)科学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仍然是一项重大课题和重要任务。科学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十分重大的理论课题,首先必须具备理论上的科学性和彻底性。没有理论上的科学性和彻底性,就不能说服人,为人所信服。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科学社会主义既是一种人类认识真理的思想体系和社会发展的实践运动,也是一种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制度安排,更是一种合目的性的人类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科学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内核、实践运动的指针、制度安排的灵魂、价值体系的逻辑起点。同时,它又是一个具体的、历史的、发展的范畴,是一个不断生成的概念。马克思主义认为,平等、公正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前提;代表无产阶级和最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人民群众真正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价值本质的最集中体现,它是社会主义超越资本主义所谓的平等、公正的最重要特征;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价值旨归,是最充分地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人的本质力量。目前,我国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的研究已经起步。我们相信,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在“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的基础上,进一步解放思想,探索真理,集人类先进价值观之大成,我们最终一定能够科学地提炼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