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部门职责 工作安排 思政研究 媒体关注 视频课堂 下载专区
思政研究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思政研究 >> 正文

雷锋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道德重建

添加时间:2013-09-30 11:40:52 来源:新闻中心

一、雷锋精神及其本质揭示

雷锋精神产生于上个世纪60年代,从其产生的时间节点来看,其思想基础源于两个:一是中国古代传统道德。这一传统道德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在生存发展中形成的道德,其体系博大、内容精深,具体表现在雷锋身上就是中国古代的“君子思想”和“仁爱思想”,即做一个正人君子,做一个道德上完美的人。有了高尚的道德,就可以“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这个意义上讲,雷锋精神就是古代道德修养在 雷锋这个具体可感的青年人身上的体现和反映。二是长期的革命战争所形成的中国革命传统道德。革命传统道德,一般是指1919年“五四运动”后,以中国共产党人为代表的革命志士,在领导中国广大劳苦大众求翻身、求解放的人民民主革命过程中所创造,并身体力行的优良道德。其内容主要包括追求真理和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积极进取和勇于变革的创新精神、不畏艰险和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毫不利己和专门利人的奉献精神、崇尚集体主义,反对个人主义等。

可见,雷锋精神扎根于深厚的历史和现实基础,使其精神具有道德基础和道德感召力。

雷锋是一个真实可感的人(贫苦孤儿、拖拉机手、青年工人、年轻的解放军战士),在他短暂的22岁的生命历程中,他尽自己的可能为周围的人奉献,用他自己的话就是“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雷锋所做的事迹,又是与他的日常生活融合在一起的极其平凡的真实事迹。而雷锋之所以能够这样做,是因为他有一颗“仁爱”、“感恩”的心,对人民有深厚的阶级情感。所以,雷锋精神的价值意义,就在于作为一个普通人,在平凡的年代做出了蕴含不平凡的精神价值的事情。

可见,雷锋“真实的人”、“真实的事”、“真实的情感”使他的精神,能够为所有的人学习,即雷锋精神“应该学”、“能够学”、“可以学”。虽然我们都知道雷锋的所做的事迹并不是高不可攀,但是要达到雷锋的思想境界,没有高尚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和锲而不舍的精神是永远达不到的。

这也是雷锋留给我们后人的一道思考题:“人应当如何生活”、“怎样的生活才有意义”。

当然,在宣传雷锋事迹的时候,我们过去也曾隐去了他作为一个年轻人爱美的“手表”和“皮夹克”,以及与他同龄的年轻人一样的“谈恋爱”等,力图把雷锋塑造成一个更加完美的“高、大、全”形象,但是,客观上这恰恰削弱了雷锋精神的价值与生命力。

所以,在全新时代下学习雷锋精神,首要的就是要把真实的雷锋精神呈现在世人目前,同时,要与时俱进地把雷锋精神所蕴含的本质进行新的揭示,以焕发其强大的生命力。

二、雷锋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每一个时代都应当有其核心的价值追求,这个核心价值是引导社会前进的动力,没有了一个核心的价值引导社会将迷失方向,失去动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指引社会前进方向的精神旗帜,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精髓所在。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建立一个什么样的核心价值体系是考量一个国家的执政党和政府成熟与否的一个标志,也是获得政治合法化的精神基础和内在动力。中国核心价值体系的建立是一个艰苦漫长的经历,是对长期艰苦卓绝的革命和建设实践和经验的总结,其中自然包含了雷锋精神在内的中国人民的道德追求与道德实践的结晶。

雷锋精神作为产生于上个世纪60年代,整个社会的精神价值引导,所蕴含的价值内容和产生作用,与新时代党和国家倡导的核心价值体系是有机契合的,即核心价值所倡导的精神在雷锋身上都有具体的体现和践行,换言之,雷锋精神所体现的当时中国人民道德追求和精神面貌,与我们现在倡导和追求的的核心价值相比,在一定程度上都有比我们现在更加执着和强烈的追求,并且其思想的忠诚、信仰的绝对、行动的坚决和义务反顾,以及所体现出来的大无谓牺牲精神,都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水乳交融在一起。所以雷锋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本质上是一致。

这也是我们几十年来始终不断倡导学雷锋精神的原因所在,而且,通过学习雷锋精神也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最好抓手和载体。

三、学习雷锋精神与践行核心价值的道德困惑

与上世纪60年代相比,经过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尤其是改革开放的洗礼,我们国家正在从一个封闭、传统的社会,向一个开放现代的社会转变。在这个转变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考验着我们,其中“道德滑坡”所引起的道德困惑成为我们学习雷锋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必须解决的问题。

人们在思考道德困惑的时候,往往以对人性的肯定或否定的假设开始。所以,从人性深处有德性的冲动,也有恶性的冲动,道德滑坡是人性两种冲动相互冲突、恶性冲动占据了上峰的结果。这种解释虽然有道理,但是仅仅具有解释的意义,不具有对策意义。所以在解释意义的基础上,我们还要拓展视野,想办法如何克服道德滑坡,道德重建就是基于这样的设想,正如马克思所说,重要的不在于认识世界,而在于改造世界。

一般来讲,人的道德困惑源于两个方面:一是个人道德修养的困惑,即自己从小接受的道德规范,在成长过程中发生变化,有的甚至是根本的逆转。另一个是个人的道德修养在集体层面上发生困惑。第一种情况,当一个人年少的时候接受的道德教育,在长大后遭遇单纯依靠年轻人的道德热情以及比较少的集体层次的消极经历来支撑自己的道德情感时,面对成长以后面临的越来越多的个人利益诱惑,并且经历种种集体层次的反复考验时,往往会产生难以排解的道德困惑。第二种情况,雷锋精神产生的背景是20世纪60年代,现在50岁左右的人都是伴随着学雷锋长大的,而那个时代又是相对封闭、传统的社会,当时又处于高度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比较简单,修养的内容都是如何为人民(公众)服务,但是这种修养往往针对个人,并没有让人去思考在集体层次上如何为公众服务。所以,当各种各样的具体的他人和公众出现的时候,一个人的道德标准往往失去作用:当爱心被骗子所滥用时,坚持道德就成为一件很难的事。在计划经济的条件下,每个人在整个经济机器中无私地努力工作,就等于在为自己工作。分配机制失去激励和激发创造性的作用,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制约。在复杂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每一个领域都有自己的运行规则,而这些规则在不同的领域又很难全部用道德规则来要求,或这些规则本身并不要求符合道德原则。

因此,人们的活动视野和领域,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日益分化为除了道德以外的政治、经济等不同的领域。而我们过去习惯于用道德领域的规则衡量政治、经济活动,并且这一进程随着市场经济的加速和市场经济本身的不成熟而进一步强化这种道德困惑感。

道德困惑由于道德标准泛用在不同的领域,就出现了不同的道德困惑。道德领域的标准不能适合经济领域,如果用道德标准规范经济活动,就会出现道德的经济困惑;如果把微观的道德标准适用于宏观历史,就会产生道德的历史困惑;如果把道德标准适用于政治领域,就会产生道德的政治困惑。对于这一点,历史和现实的客观证实了这一点:即政治、经济和历史人物并不是道德最高尚的人,有时往往是缺德的,这是道德困境产生的现实原因。

那么,如何让政治、经济和历史人物承担更多的责任,而让有德之人更有机会成为政治、经济和历史人物,就是道德重建要着重考虑的问题。拿雷锋来说,他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但是。他显然不是政治人物,也不是经济人物,更不是历史人物。

因此,道德的问题不能从道德内部去解决,而应该从更加广阔的社会去思考。其基本观点是:单一的社会,建立单一的道德标准是适宜的,但是,我们现在的社会是复合的社会,光靠单一的道德标准显然是不行的,必须建立复合的道德于此适应。

能够建立一个有效的复合的道德体系是一个国家和执政党成熟的标志和象征。所以从这个角度上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应该是朝着这样一个复合的道德体系发展的体系。

这样一个复合道德体系的建设,应该纳入国家建设的核心来抓,其标志是形成全国高度的、共同认可的共识,形成核心价值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多元的价值共存、互补格局,法治昌明、能够有效调整复杂的利益分配和修复社会裂痕的社会。

四、道德重建:学习雷锋精神、践行核心价值的路劲选择

1.个体道德建设成为社会优良风尚的基础

雷锋精神和核心价值观的常抓不懈,发扬雷锋精神,弘扬他身上所蕴含的道德精神和价值。

最近,中国青少年研究所做了一个调查:雷锋列少年儿童榜样排行榜第一位;杰出人物对高中生最具影响力。

。 本次调查请少年儿童写出三个最喜欢的榜样,参与调查的6466名少年儿童共提名榜样10158人次,涉及4507人。其中,雷锋位居第一,获提名478次,占提名总人次的4.7%。雷锋既是少年儿童最喜爱的榜样,也是他们最崇拜的10位偶像中唯一的一位非文艺体育明星式的人物。雷锋之所以能够穿越时代,在当代仍然受到少年儿童的喜爱、敬佩与学习,既与学校、社会广泛的宣传教育有关,也与其代表的精神特质有关,雷锋精神代表了平凡中的伟大,他的伟大是每个人都可以学习和做到的,他提供了一个普通人基本的生活准则和道德标准。雷锋精神在志愿者行动中得到延续和弘扬,被赋予时尚的元素,因此对当代少年儿童仍有很大吸引力。

说明长期不懈抓住对广大青少年进行的基础性的雷锋精神教育效果明显,作用很大。

对党政领导干部和公务员进行的雷锋精神教育是学习雷锋精神的核心,因为党政领导在社会基础文明和价值引导上,起核心作用。

对特殊行业和殊群体进行重点教育,比如,教师、医生等,因为他们在社会基础文明和道德风尚的形成起着关键的作用。

同时,良好的道德风商和社会风气,为政治道德建设和经济道德建设提供深厚了的社会基础。

2.政治道德建设成为道德建设的核心

道德建设显然包括政治教育,无论从正面意义还是负面意义来讲,只要谈到政治教育,它都是和“政治不成熟”的状态联系在一起。所以,在一定的程度上讲,政治道德建设就是培养成熟的政治。德国政治学家马克斯•韦伯认为,这种政治成熟指的是:“对民族的永久性经济和政治权力利益的领悟,以及在任何情况下把这些利益置于任何其他考虑之上的能力”(参见[德]马克斯• 韦伯:《韦伯政治著作选读》,[英]彼得•拉斯曼、罗纳德斯•佩尔斯编,阎克文译,[北京]东方出版社2009年版,第12页。)如果从中国的语境出发,就是培养德才兼备,具有马克思主义理想和信念,能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东西方的学术背景尽管不同,但是实质是应该一样的,都强调了政治家在推进政治成熟的重要作用。只不过,在中国语境下,我们更多强调政治家的内部道德修养,即“内圣外王”,而西方语境更强调,外部的监督和制度建设,所以,西方发展了对权力监督的理论和制度,也形成了比较有效的监督机制:以权力制约权力(分权而立,内部制约);以权利制约权力(公民社会,外部制约)。在一个成熟的民主国家中,任何权力都被置于监督的范围内,比如,对握有权力者的制约,建立严格的公务员职业操守和道德准则。以防止政治家的权力滥用,同时,大力培养那种“为政治而生的”政治家和政治领袖,马克斯•韦伯在《以政治为业》这篇著名的演讲中,指出了为政治而生的人要具备“三种前提性的素质”:激情、责任感和眼光(参见[德]马克斯• 韦伯:《韦伯政治著作选读》,[英]彼得•拉斯曼、罗纳德斯•佩尔斯编,阎克文译,[北京]东方出版社2009年版,第283页)。只有具备了这三种高贵素质,一个人才可能远离和摆脱一切“虚荣政治”和“利益政治”的诱惑,才能承担政治家应有的责任。

可见,政治道德建设,制度建设是核心和关键,因为,在人性无法脱离“自私”的藩篱,光靠政治家自身的道德是无法克服人性弱点的。所以,核心价值体系的践行,从根本上要靠制度的保障。

3.经济道德建设成为社会生活重点。

在现代的市场经济环境下,经济活动无疑成为人们活动的重心,这样人们经济活动的范围由小群体扩展到更大的范围,直至与世界上所有的国家和人们打交道(国际贸易),这时由小群体领域的自愿利他主义的道德,在扩展的经济领域内能不能够发挥作用,发挥怎样的作用,就成为经济道德建设解决的问题。其实,在扩展的经济经济领域,需要的是诚实经商、尊重经济自由、市场价值规律与公平的道德。

事实上,在经济领域与道德领域其评判的标准是不同的,在道德领域,无私利他是最高标准,雷锋就是这样的人,所以他获得了人们的敬仰和学习。而在经济领域,利他主义不是最高的道德境界,它需要的仅仅是遵守经济规则。在政治领域利他也不是最高的道德标准,而且,在政治领域道德标准的作用更少。过去的历史和现实也支撑这样的观点:政治人物和历史人物都不是道德水准最高的人。

雷锋精神是道德领域的楷模,核心价值体系是观念形态的意识范畴,都属于精神范畴。我们学习雷锋精神,践行核心价值体系,其实就是要把雷锋精神所蕴含的高尚道德精神,核心价值所倡导的治国安邦的思想,转化为人们在更广阔的经济领域、政治领域和历史领域自觉的行为,实现其精神价值的作用。

但是我们也要有清醒的认识:道德是重要的,它是维系人类生存的最重要的法则之一,但是,道德的作用也是有限的,这也是我们一方面学习雷锋、学习道德模范人物,加强道德建设,一方面又深切地感受到道德的滑坡,道德的困境根本的现实原因。

因此,道德重建就成为我们必然的选择,而道德的制度安排、政治的制度安排和经济的制度安排,就成为我们解决道德困惑,把雷锋精神和核心价值所倡导的思想落到实处的最好选择,虽然,看起来调子不高,但是有效,因为,我们现在的理性能力已经不需要靠实现不了的乌托邦来支撑。

(郭宝亮 内蒙古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发表于《全国高等农林水院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研讨会第十三次会议论文集》2013年9月)

内蒙古农业大学党委宣传部 版权所有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昭乌达路306号 邮编:010018
电话:0471-4309384  E-mail: nndxuan@ima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