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部门职责 工作安排 思政研究 媒体关注 视频课堂 下载专区
思政研究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思政研究 >> 正文

学习路上·学者解读习近平总书记“5·17讲话”一周年(三)

学习领会“5·17讲话”明确正确的政治方向和理论导向

添加时间:2017-05-19 17:18:46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编者按:哲学社会科学的特色、风格、气派是其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成熟的标志,是实力的象征,也是自信的体现。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提出了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要求。在“5·17讲话”一周年之际,学习路上栏目推出系列专家特稿,立足当代中国实践,为您解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新进展。

  去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并强调了四个问题,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加强和改善党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领导。 

  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的物质性及其运动规律、发展规律,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等基本原理,为我们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提供了基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笔者认为,习总书记的“5·17讲话”始终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是在新形势下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纲领性文献,为做好新时期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马克思主义至今依然显示出其基本理论的伟大生命力,即使在当今西方社会,马克思也被不少学者评为“千年第一思想家”。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近代以来我国发展历程赋予的规定性和必然性。正是因为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研究解决各种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才引发了中华文明的深刻变革,指导党和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对哲学社会科学的指导地位,最核心的是要解决为什么人的问题。为什么人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核心问题,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根本性、方向性、原则性问题。我们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我们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懈追求。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对哲学社会科学的指导地位,最基本的是要坚持问题导向,以党和人民关注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科研主攻方向。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色,问题是创新的起点,也是创新的动力源。只有聆听时代的声音,回应时代的呼唤,认真研究解决重大而紧迫的问题,才能真正把握住历史脉络、找到发展规律,推动理论创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必须落到研究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上来,落到提出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和有效办法上来。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对哲学社会科学的指导地位,最重要的是要坚持其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新形势下,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要将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活的灵魂与中国的国情实际结合起来,做到开拓创新、与时俱进。无可置疑,马克思主义是随着时代、实践、科学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它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开辟了通向真理的道路。正如习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所指出的:“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结合新的实践不断作出新的理论创造,这是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活力的奥妙所在。” 

  “努力为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增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国际影响力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近日,习总书记致信祝贺中国社会科学院建院40周年,向全国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致以诚挚问候时再次强调“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习总书记对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论述,立意深远、思想深刻,富有时代性、战略性、前瞻性,凝结着我们党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殷切希望和对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迫切期待。只要我们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为研究起点,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牢牢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理论导向,善于融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国外哲学社会科学的优秀资源,加快构建具有自身特质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这棵大树就定会枝繁叶茂,结出累累硕果。 

  (周跃辉 系中央党校经济学部教员) 

内蒙古农业大学党委宣传部 版权所有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昭乌达路306号 邮编:010018
电话:0471-4309384  E-mail: nndxuan@imau.edu.cn